从浪子的比喻谈幸福家庭
唐崇怀
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而言,浪子回头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。这类故事是各族群人性的写照,也是人性尚善弃恶的盼望。耶稣讲这比喻时,祂并未定有题目,乃偕同失羊、失银的比喻对当时行为伪善者作一有力的针砭和评判。
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,也是社会生活脉搏的渊源。家庭的好坏决定了社会的善恶,家庭的幸福自然也决定了社会的幸福。本文就路加福音15:11-32这脍炙人口的故事,探讨家庭和家庭幸福的几项要旨和原则,分享一些教牧关切和释经心得。
一、家庭的败笔
所谓败笔非单指一时的失败,乃指一切失败之根源。造成家庭的悲剧原因颇多,但就浪子故事的本段经文而言,大致有以下数点:
1、物欲主义、忘却亲情:
故事中两个孩子的心目中只有产业,小儿子直截了当的要求“把我应得的产业分给我”(12节)﹔大儿子也好不了多少,他之所以不悦,乃是父亲将家业再次消耗在那个“和娼妓吞尽你的产业的小儿子”的身上(30节)。当一个人让物欲侵占了他的心灵时,家业变成了产业。没有家的理念,物业就成了一个与情谊无关的东西,也就是由无价之宝成了有价非宝的东西了。
家庭中的产业,就算是一点一滴都会因家人之间的情谊而成了共同的财富。一旦情断缘尽,家业也随之变成了物产,而物存在的目的只为满足欲望和嗜好。既不顾惜,也必挥霍耗尽,最终使人穷苦惨痛。为了物业罔顾亲情,自古不断,为了家中安宁,还不如各自分开来得干脆。
2、骄狂自恃、自认应得:
小儿子的悖逆全在于他自恃“应得的权利感”(12节)。儿子有儿子的权利,家里每个成员也都有其权利,这是伦理道德平衡的保障。中国传统的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、夫妇兄弟的纲纪,也确实规范了个人的权利。但家庭中的成员一旦坚持原则和应得的权利时,法就取代了恩,理也取代了情。只有当我们时时感到不配(19、20节),带着感恩的心常以为亏欠时(罗13:8),才能珍惜家人的存在和情谊,进而彼此相爱,成全律法。坚持应得权利,只能叫人骄狂自恃,终至败坏。
3、自我中心,目中无人:
小儿子的出走、大儿子的生气,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。小儿子只想到满足自我的肉欲﹔大儿子只想和朋友一同玩乐,却把父亲撇在一边,二人都是目中无人,只顾自己的事,自己的喜悦,根本没有家的观念。
其实,家庭生活共处互助,并存养正,以人伦纲纪而达饱暖安全。反之,若家庭成员一旦以自我为中心,利己忘他,甚至利己害人。
保罗说:“不要单顾自己的事,也要顾别人的事”〈腓2:3〉。“不求自己的喜悦,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,使他得益处,建立德行”〈罗15:1-2),对家人更应如此。
4、不肯饶恕、蔑视浪子:
故事中的大儿子,理直气壮,认定弟弟失败,应受惩罚,即使失而复得、死而复活,仍是罪有应受,若照其要求贬为短工已为大恩大德,无需大事铺张、盛宴庆贺。这种态度对外人尚可理解,但对待家人则亳无亲情。
以释经学的原则来看,故事的内容亦颇值玩味。按照犹太人的规矩,父殁之后,家产分配,长子可得双份,父存之时家产不分。但在这故事中,父亲已作特殊通融,将家产分给小儿,其它二份仍由父保留,殁后才全归长子。故说:“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”(31)。虽是如此,但实际的情况并未落实,所以长子说:“我服事你这许多年,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,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,和我朋友一起快乐”(29节)。
其实父死之后,长子得双份之目的,乃是要长子以父亲的身份做父亲生前想做的事。而故事中长子气愤最大的原因乃是心灵的不平衡,一方面认定浪子虽然回头,但也终不会变好,另一方面又不满父亲将另一份仍然用在重新整顿小儿子生活的事上。
我们不给人机会,最大的原因除了没有怜悯的心之外,乃是怕回头的浪子,东山再起成了我们的威胁,对我们不利。打落水狗乃人之常情,但我们怎能以这样的想法对家人?俗语说兄弟如手足。主耶稣之对彼得,巴拿巴之对马可都是很好的例子。再给人一次机会,使那逃亡的人归回(撒下14:1-20),这是我们对家人应有的态度。此外,除非我们忽略神无限的大能,不然就不该认为浪子回头不会有很大的成就。
二、明智的父亲:
浪子故事中常将父亲的爱描写成天父丰富无尽的大爱。
浪子故事中的家庭当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家庭。然而这故事的结局却是优美无比,是不美满中的美满,不完全中的完全。主要的原因是这一切全在乎这位作父亲的奇妙作为,看看这父亲所给我们的几条治家原则:
1、原则中的通融:
小儿子的不肖和出走,是叫人伤感的不幸事实。依据当时的规矩,父亲大可举告于村民首长,陈述儿子的不肖,民间首长即可让村民将儿子以石头打死示众。这是律例、原则.为父的如此做原无可厚非,但故事中的父亲并不这么行,他反而把产业分给他们,这是为父的明智。
任何法律都有其正面和负面作用,执法者若不体会立法者的本意而固守成规,就会在执法中起负面作用。故事中父亲的通融不是妥协,他将产业分给了小儿子,但不让小儿子在家中纵欲放荡,让儿子出走亦在所不惜。这是原则亦是明智的作法。
家长有宽容的权柄,而显出了明智和能力,这位父亲的做法真像天上的父神。保罗说:“倘若上帝要显明他的忿怒,彰显他的权能,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”(罗9:22)。神为何要如此,我们真是不明白,但他确是如此,我们怎不感赞不尽,因蒙怜悯者毕竟是我们。
2、坚忍等待:
当小儿子回头的时候,“相距还远,他父亲看见,就动了慈心,跑去抱着他的颈项,连连与他亲嘴”(20节)。父亲不但盼望儿子回来,更是切实的等候。
作家长的与家人相处时间长、亲情深、而产生一种不能言喻的期盼和信任,这正是父亲家长的特点。当他人失望放弃时,父母总是存有盼望永不放弃。日复一日的寻找和等候。许多时候神也成全了这些父母的祈祷和盼望,使他们找着了失丧的儿女。
这位父亲除了等待以外,从他所预备的上好袍子、戒指、牛犊,我们可以推测他对儿子的信心,相信他会回转,而小儿子也终于回转了。作家长的若能以真道教导儿女,把他们从小带到主的恩典里,若真有一天,孩子跌倒了,就是七次他都会站起来。因为教导孩童,使他走当行的道,就是到老也不偏离。因为“爱情众水不能熄灭,大水也不能淹没……”(歌8:6、7)。
3、果断宽容:
小儿子回来时虽然憔悴潦倒,父亲全不在乎,果断的收容。他所做的全是积极的宽容并自信:只要儿子回来,就是失而复得,死而后活。得了就不会再失,活了就不可再死,将来不再出走。所以不但拥抱,又是亲嘴,更是设宴庆贺。袍子、戒指是身份地位的恢复,鞋子、牛犊是工作使命的重建和托付。遮掩小儿子的羞耻,加增他的尊荣,让他成为新造的人,旧事已过,都变成新的了(林前5:17)。这种积极果断,在小儿子的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,让他以后可以不丧胆。这样的家长能鼓励家里成员。
4、谆谆教导:
一般父亲都以严父自尊,仗其权威不作解说。殊不知“一家之长”不贵乎其为长辈,乃贵在其能有「长家」之特色、主导与主持,使人口服心服。故对家人明智的解说是绝对的必须。虽然不解释未必表明没有理。但是若没有解说,那么在下者常要耗费多年光阴,才能体会了解在上者的良苦用心,有朝一日虽有了感悟可能,却无以陈述感报。这故事中的父亲对小儿子的分产离家,不多劝说,但对恼怒的长子竟是苦口婆心,甚至不顾尊严走到门外对长子劝说。但父亲是明理之人,不因大儿子这时顶撞的诬蔑,将大儿子所作的一概抹杀。这正是长辈当有的态度。
三、扭转危机
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,危机处处,防不胜防,贵在善于处理。浪子故事中的各种危机:小儿子的背叛,大儿子的不谅解、不合作,这都使家庭内在的威信受到威胁﹔而民间习俗的挑战和邻居乡亲的观望,也形成了外在的压力。父亲所显示的心态是处之泰然,不慌张忙乱,这正是扭转危机的要诀。以下数点可提供我们在面对家庭危机中应有态度:
1、见树见林,顾全大局:
在危机中,若单向思考则会以管窥天,只见乌云不见太阳,坐失良机。万事互相效力,万事背后仍有一位掌管万事的神。作父亲的若只看小儿子一时的不肖,大儿子的一时的冲动,必会激动反应,终会遗恨终身。而家庭悲剧的产生岂不常是一时气愤的话,话出难追,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。
家庭问题、夫妇兄弟之间,若能窥大弃小,都可消除一时激动,成全美事。
购屋置产,以地点为要。地点优美,房产陈旧,可以憧憬未来,不计小节,只求购得。但反观多少婚姻、事业,却只为吹毛求疵,功亏一篑,痛失良机。儿子毕竟是儿子,家人毕竟是家人。若能珍惜,自会看见各部的巧合,也会因此感叹赞美。“父啊,我感谢你,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(太11:25)。”
2、高瞻远瞩,坚定倚靠:
许多时候坚持立场原则未必是最好的方法,故事中的父亲可以坚持不让小儿子离开,强留他在家里,安静学道.但这父亲竟宽宏大量的让他走,给他空间。其实在人际关系,许多时候生存和活动空间常是沟通、理解,甚至是领悟真情真理的重要条件。小儿子只有在饥贫交迫中,在猪槽旁才能觉悟自己的悖逆和不配。作家长的若能相信神的大能和作为,大致会给儿女亲人更多、更大的思想和生活空间,有了空间人才会体会生命。但若无神真理的肯定,空间只是纵容人去贪爱世俗,任意放荡。神为创造者,为万物主宰,尚且让始祖亚当夏娃自由选择,何况作为父母的家长更应坚心倚靠神的大能和作为。
很多事本来就不能强求,危机未必就是危急。纵使在危急状态中,神的儿女仍然要信靠主,因为信靠神的人必不着急(赛28:16),因神必保守他十分平安(赛26:3)。当你束手无策,面对绝对的窘境时,何不索性松开手,完全交托神。就如同这位父亲,让儿子走,更为他祝福,深信神还在,神恩够用,终有一天,他会醒悟过来说:我得罪了天!因为天还在,他逃不出神的手(诗139:1-12)。
3、常作准备,虚心领受:
我们相信儿子总会归来,出走的人总会归回。神必会带回失丧之子,因神必眷顾他的百姓(得1:6)。当小儿子回来时,父亲的宴席很明显的是有准备的。“那上好的袍子”﹔“那肥牛犊”,明显是期待中的准备。若我们相信神的信实,怎可没有准备,不能领受呢?就如伊莱贾对亚哈说:“你现在可以上去吃喝,因为有多雨的响声了”,还在耳中,天上也只出现一小片云时,我们就当“套车下去,免得被雨阻挡”(王上18:41-46)。霎时间风云黑暗,降下大雨。
在危急中,我们常让危机窘境文件住了视线,缠住了手脚。我们终日所想所作的都是怎样应付危机,解决眼前困境,而忘记又忽略了怎样准备自己领受神的祝福。不要像那个说:“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,也不能有这事”的以色列军长,仍要看见神的作为和拯救,却不得吃神的美食(参王下7:1-2)。应付危机虽然重要,准备领受神的祝福更为重要。当神应允人的祷告,神的祝福临到人,使家庭复和的时候,蒙福者惊奇,回转者更受感动而得坚定。因为那有信心的人,豪雨下降,油流不止,大小器皿若早有准备,就不会让任何祝福流失。在任何危机中仍应准备领受神的作为和祝福。
4、常存感恩、满有喜乐:
小儿子回来了,父亲能喜乐,大儿子反倒烦恼了。原因很简单,哥哥不能感恩,没有感恩的人怎会喜乐?其实看看整个故事,哥哥本就没有感恩的心。有弟弟,有父亲,不感恩﹔弟弟回来不感恩,能服事父亲多年,有家庭、有产业不感恩,父亲能喜乐,他不感恩。他根本没有感恩的心。相反的,看看父亲,他似乎是找理由来喜乐感恩。儿子丰丰富富的出去,虽然凄凄凉凉回来,他还是认罪归回,是死而复活,是失而复得。
感恩促使人喜乐。听听约伯的话:“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,他试炼我之后,我必如精金”(伯23:10)。听听诗人的话:“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,一宿虽然有哭泣,早晨便必欢呼”(诗30:5)。我们怎能不感恩,不赞美?
危机中心情紧张是必然的,但不必哀叹,仍应该感恩。喜乐的心乃是良药,也是力量(箴17:22,尼8:10)。家庭危机的扭转,学习喜乐是第一步,也是每一步。没有喜乐的第一步怎会有最后一步?
四、神的心意:幸福家庭
从创世记开始我们看到神的本意:幸福的家庭是神的本意。但自从始祖犯罪后,罪进入了世界,作了王,家庭的悲剧不断出现。很明显的,神要人有美满家庭,更要人有敬虔的后裔(玛2:15)。
幸福家庭应注意下列原则:
A、追求神的旨意,理解儿女是神的托付。应为儿女祷告,发现子女才智,提供发展机会。
B、持守基本原则,尊神为首,本乎真理教导儿女。虽然有通融的可能,但决不可有妥协的措施。
C、坚持共同性的原则。父亲不让大儿子与朋友一同快乐,不是干预其自由,不让他快乐,乃是不愿他另立党朋而堕落。用心是要坚持家人共同和相互工作、生活,及建立家庭事业的原则。
尊重文化习俗,建立独有传统:
凡欲见家庭健全,企业持久发展者,不能忽略家庭传统、企业文化。浪子故事是配合失羊和失银的故事,都显明当事者在文化和习俗中的生活和操作。但是深入探索,故事中的父亲,无可置疑的在一般文化习俗中建立自家的传统。他暂且未将产业分给长子,是遵循文化习俗。但能庆贺接纳浪子回归,是建立自家传统。这似乎是对当时的文化习俗宣告,我家的传统今后当是失者可以复得,死者可以复活,复得和复活者不须永久蒙羞,而是重得尊荣,成为新人,融入原有体系。这对当时犹太人来说,实是一个极大的冲击。这正是耶稣来世的目标。他延续了旧约律法的习俗文化,但却建立了新的传统。在他的国度里,可以接待罪人,又同他们吃饭;税吏长撒该可以是亚伯拉罕的子孙;曾被七个污鬼附着的马利亚可以为祂抹膏擦脚;拉撒路可以在亚伯拉罕的怀中,妓女可以正式坐席;归家的浪子可以重新做人;罪魁可以成为使徒。因为他来了,一切都变成新的了。
结论:
家庭永远是最基本的单位。由家而国是不变的原理。浪子回头的故事虽是回应法利赛人和文士对耶稣措施的责疑,但提供很实际的对家庭和家庭问题极多的启发和提醒。愿我们更珍惜圣经真理的整全和奇妙,存温柔的心领受所栽种的道,谦虚遵行主道而蒙恩福。
(作者为国际神学研究院院长)